劳累过度、浑身没劲,拍拍“巨虚穴 ”
什么巨虚穴 ,就是上巨虚穴、下巨虚穴,足三里之下三寸是上巨虚穴,上巨虚穴之下三寸就是下巨虚穴。
因为过度劳累或者情绪长期压抑的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在巨虚穴按压下去会非常疼。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说明身体消耗严重,需要多加保养了。在巨虚穴有压痛感的人,每天按摩巨虚穴十几分钟,一般两个星期后,压痛感就会减轻,浑身没劲儿、四肢酸麻僵硬的情况都会得到缓解。
另外,上巨虚穴还能够治疗脚气。您可以取出几粒川椒捣碎,敷在上巨虚穴上,用胶布固定好,晚上敷,第二天早上十点多取下胶布即可。另外准备小半盆川椒,每天晚上敷好穴位之后,用脚在盆子里踩十几分钟,直到脚感觉温热之后再停下来,或者用川椒泡脚。这些方法治脚气的效果都很好。
“三伏天灸”治疗的“玄机”
转载《腾讯健康博客》
据余伯亮主任介绍,三伏天灸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伏天里每伏的头一天,将配好的中药碾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不同的穴位上,过4-6小时后自行取下,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此时毛孔开泄,运用针刺(俗称“打伏针”)或艾灸(俗称“施伏灸”)、敷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
“很多慢性疾病,例如经常性感冒、慢性或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颈、肩、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如果能在这个时间进行天灸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其在冬季的复发。”余主任说。
那么三伏天灸究竟的治疗“玄机”在何处呢?余主任告诉记者,它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二是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袪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三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四是利用“三伏天”这个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袪邪的作用。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天灸,同样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灸治疾病。
天灸治疗不可急于求成
余伯亮主任提醒市民,三伏天灸不是以治疗为主,而是以预防为主,其主要通过调整人的体质,来减少冬天容易出现的疾病或减轻症状。市民在敷贴时要有稳定的心态,不要急于追求效果,因为体质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不能一蹴而就,不要一贴上药膏就想马上见到效果或者是希望通过几次的天灸就能根治疾病。一般而言,要想得到最佳治疗效果需要坚持3~5年。
另外,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相结合、相辅助,效果更显著。
评论